歡迎來到愛車網,本站為你提供汽車維修,汽車保養,及精彩的汽車評測.
 愛車網 >> 用車寶典 >> 汽車安全 >> 安全駕駛 >> 車輛安全至關重要 後防撞梁作用有雙面性

車輛安全至關重要 後防撞梁作用有雙面性

       【車主之家 駕駛技巧】近日,接到某車企兩款車型車主投訴,反映這兩款車最新上市車型加裝了後防撞鋼梁,而之前銷售車輛存在明顯減配行為,可能導致安全隱患。車主要求廠家免費為已售車輛加裝後防撞鋼梁。

       據了解,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車主集體抱怨關於後防撞鋼梁的減配了,那麼,後防撞鋼梁到底有沒有用?企業減配有沒有道理呢?

       後防撞梁應用的意義與演變過程

       對於車輛後防撞梁的作用究竟有多大,長期以來成為業內爭論的熱點話題。想要弄清後防撞梁的作用究竟有多大,首先要了解什麼是後防撞梁。後防撞梁一般是由冷軋鋼板沖壓而成的,與車身相連接。主要作用在於吸收和緩和外界沖擊力,為防護車身、減少變形的重要安全裝置。

       防撞梁的應用,要追溯到早期的汽車車身結構。當時的汽車一般為非承載式車身,主要安全結構位於底盤位置的橫縱梁車架。而車身則主要是安裝在車架上,提供一個舒適安全的環境,以及提高美觀度。為了減少在碰撞時對車身的損傷程度,便在車輛的前後縱梁頂部安裝有防撞梁保護車身。

       目前,絕大多數的轎車車身,都已應用承載式車身結構。這種結構的設計理念不同於非承載式車身。承載式車身是承擔全部載荷的剛性殼體,車身主體有類似於車架功能的底盤。而對於這種結構的車身而言,主體的剛性強度要有足夠保證,在碰撞時盡量較少變形量。而車輛的前後部位,更多的是留給碰撞時的吸能緩沖區。碰撞緩沖區的概念是梅塞德斯·奔馳在20世紀60年代首次提出來的。其設計為在發生撞擊時車身發生逐漸變形,以吸附事故中產生的絕大部分的撞擊能量。車身改為這種可以變形的設計後,乘員所承受的強烈的撞擊力就可以大大減小。使得作用於乘員身體上的力和加速度,不超過規定的人體忍耐極限。可以說,吸能概念的引入,已經改變了此前認為的車身鋼板越厚越安全的理念。

         後防撞梁的作用更多是減小車身損失

       相對於消費者與廠家針鋒相對的說法不同,業界人士對於後防撞梁的觀點無外乎有兩種:一種觀點認為,沒有後防撞梁,並不代表汽車安全性能不過關。另一種觀點認為,如果沒有後防撞梁,會導致車身遭受更大的損失。

       實際上,這兩種觀點並不矛盾,在中低速碰撞中,後防撞梁可以起到一定保護及減小車身變形的作用,但前提是防撞梁連接支架要具有一定緩沖吸能的作用。後防撞梁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撞擊力,保證汽車在發生輕微的追尾碰撞時,能夠犧牲後防撞梁以保證車輛底盤的完整。換言之,如果再堅固的防撞梁直接剛性連接到車身上,也起不到任何的吸能作用。不僅會損傷到車內乘員的頸部,也會造成車身結構的擴大性損傷。而在高速撞擊下,後防撞梁實際上也是杯水車薪、螳臂擋車,“長安街事故”就是一個典型案例。當英菲尼迪車輛高速撞擊等紅燈的派力奧時,車後部會在強大的撞擊力下嚴重變形,從而對車內乘員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目前,消費者對於後防撞梁最糾結的地方,在於擔憂碰撞時車內乘員的人身安全問題。據了解,目前我國汽車安全法規只有正面和側面的碰撞標准。而新車在接受C-NCAP檢測時,正側面碰撞結果是打分的主要依據,尾部有無防撞鋼梁並非規定測試內容。對此,多年從事安全工作的專家認為,不同汽車品牌有自己的碰撞安全理念,尾部有無防撞鋼梁不是評價汽車安全不安全的唯一標准。決定汽車碰撞安全的,主要是汽車整體骨架的設計和質量。實際上,乘員安全區的主體鋼架結構及高強度鋼材的應用,才是避免車身發生大的碰撞變形,真正保證乘員生存空間的“功臣”。但相對來說,帶有後防撞鋼梁的車還是要比沒有的更為安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