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愛車網,本站為你提供汽車維修,汽車保養,及精彩的汽車評測.
 愛車網 >> 用車寶典 >> 用車知識 >> 經驗交流 >> 下雨天行車有哪些技巧

下雨天行車有哪些技巧

下雨天行車有哪些技巧

 


  根據國際駕駛安全調查顯示,雨天駕車的交通事故率比平常高出大約五倍。司機在雨天行車時一定要提高警惕。那在下雨天如何安全行駛,做到萬無一失呢?


  1.開燈


  雨天陰暗,務必打開車燈。開燈不是為了看清前路,而是讓前車能從反光鏡看見你。雨天開燈事故率及交通死亡率能降低30%。 車輛只要啟動後,開燈不費電。不要考慮電瓶費電的問題;


  2.檢查雨刷


  視線清晰是安全駕駛的首要保障。如果您的雨刷2年沒換了,盡量去換一對新的。 路邊有洗車店,汽車美容店之類的都能換。 別在乎那點錢,視線是安全的首要保障。大雨的情況下,雨刷刮不干淨,事故的增加率成倍增長;


  3.跟車走,走路中,減速慢行


  馬路一般是中間高兩邊低,為了雨天排水。因此,下雨時,路邊一般會有積水。剎車的時候,一側輪在水中,一側在地面,摩擦力不均衡,會導致側滑或甩尾。因此,在沒有分道線的車道中,寧走路中不走路邊。否則,就保持車距,盡量避免急剎車;盡量不靠近人行道,在市區交通的繁華地段,車流人流密集,再加上暴雨,視線會非常模糊。要注意的是,暴雨時要特別注意路邊的行人。由於雨天打車的人較多,因此建議行車時盡量不要靠近人行道。


  4.如果走在靠近人行道的通道上,則要減速慢行。


  如果你噴到不熟悉的路段,且地面有積水,你就先停在路邊,讓後面的車先過。 他過去後,你就按照他的路線再過。 萬一有坑或水深,你跟在後面總沒錯。否則,你萬一陷到坑裡,你是下也下不來,走也走不了。虧大發了 。。。。。所以,碰到積水路面,讓NB的先走!


  暴雨天一般較黑暗,路上積水深淺也無從判斷。目前在建地鐵,部分道路有坑窪地段,晴天還能看清楚坑窪避開,一旦到了下雨天,坑窪地被雨水填充,一不小心車輪就會被這些陷阱傷到。因此在修路路段,切忌橫穿猛拐。


  不要二次打火:一旦車輛在水深淹沒過車輪的地方熄火,就一定不要再打火了。10萬以內的車,打一次火5000元錢就沒了。10萬以上的,打一次1萬。因為發動機內進水熄火,一著車,就會被頂氣門。換氣門和發動機大修沒什麼區別了。"


  5.保持車距


  如果行駛在內環路或者高架路上,要注意適當地增加跟車距離,避免追尾危險。由於雨天路面濕滑,這個時候如果車速過快或蠻橫超車,稍動方向盤就很容易造成車輪打滑。


  6.打滑


  萬一不幸真的在制動時遇上滑胎情況,就應該保持冷靜,采用點剎的方法,即踏在制動踏板的右腳松開,然後再踏下,快速地重復數次,便能有效地將汽車停下。如果你的車輛裝有ABS防抱死制動系統,上述情況下應該比較安全,但有時也會因控制不當而繼續滑胎,這時最好轉到一條較安全的行車道。其實這種制動器控制方法即使日常駕駛時都是很有效的。

 


  如在轉彎時遇上打滑現象,不應一下子踏下制動踏板,這樣會令汽車急速打轉,也十分危險。在這種情況下應放開加速踏板,輕輕踏下制動踏板,然後再將方向盤轉向相反方向,待汽車重新受到控制時再慢慢加油前進。此方法能有效應付以上的危險。但記著,車子要是超過本身的行車線的話,就無法控制了,故切勿過分自信或太依賴汽車的性能,最好在平常多多注意汽車的狀況,以免發生事故。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很多人都認為換上更寬及更少排水花紋的輪胎會有較好的貼地效果,但在濕滑的路面上卻恰恰相反,所以裝有這種輪胎的車子在雨天駕駛時應加倍小心。


  7.該跑就跑


  命比車值錢,熄火後如果水位上漲到前機器蓋,必須從車內逃生。如果淹沒了前機蓋,也就是水深達到1米多的時候,車輛尾部會因浮力翹起來,內外壓差巨大,你是開不開車門的,全車也斷電了,無法升降玻璃。此時你必須砸玻璃或者從天窗逃生。 天窗都有手動開關,可以看說明書。 切記一定不要坐在車裡打電話浪費時間!車淹了有保險公司,人要是掛了啥也沒了!


  不少車主一到雨季時,就將胎壓降低一些,這樣能使輪胎和地面間的摩擦面積增大,進而增大附著力?


  這個看似有效的方法不僅不正確,甚至適得其反!仔細想想,每個輪胎所承受的車重一定,接地面積的增加,會降低每單位面積輪胎對地面的壓力。如此一來排除輪胎與地面形成水膜的力量會減弱,而這層有潤滑作用的水膜,會使輪胎更容易打滑。


  8.是不是下大雨比下毛毛小雨更危險?


  事實卻剛好相反。因為在大雨天,車胎的排水胎紋能有效地發揮本身作用,減少水分停留在車胎內。另一方面,因大雨天視野模糊,很多駕駛員都自覺地減慢車速,使危險性大大降低。可是,當下著小雨時,一些駕駛員卻忽略了安全的速度,這時水分同樣留在車胎內而又不能有效地排出去,使車胎的附著性能降低,那些停留在輪胎內的水分會令路面上的油漬浮起,車胎便打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