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愛車網,本站為你提供汽車維修,汽車保養,及精彩的汽車評測.
 愛車網 >> 汽車互動 >> 汽車百科 >> 汽車知識 >> 汽車知識之底盤 辨別汽車底盤好壞的五個要點

汽車知識之底盤 辨別汽車底盤好壞的五個要點

  俗話說,底盤是汽車的骨骼,底盤技術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汽車的安全性、操控性、舒適性和經濟性等各種關鍵因素。底盤好、底盤壞,說起來容易,但是如何評判好壞卻不是那麼容易。一般的消費者往往缺乏“識盤”的能力,因而總是買不到稱心如意的座駕。

  驅動方式——帶來不同的駕駛感受

  選前驅還是後驅?近兩年來國內的車迷開始面臨著這樣的選擇。

  驅動方式分為前置前驅、前置後驅、四輪驅動三種形式。有人極力推崇後驅,認為它是“高檔轎車的DNA”,也有人指出前驅技術其實是在“上世紀70年代後才真正興起和在技術上得以完善的驅動方式”,如今大多數轎車都采用前驅便是明證。還有人則認為四驅或者是中置引擎後驅才是真正高性能的象征。眾說紛纭,那麼到底選擇哪種形式的驅動呢?對這三種的優缺點進行比較之後,心中自會明了。

  引擎前置後輪驅動是最為傳統的驅動形式,從汽車發明以來到上世紀6、70年代一直是最主流的驅動布局。前後輪各司其職,轉向和驅動分開,因此高速穩定性好,車輛爬坡能力強。然而由於必須將動力從車首引擎處通過傳動軸傳遞到後車輪,後驅車內部地板中間有一道凸起,影響了車內空間和布置,同時也增加了車輛的重量,多了傳動軸環節也增加了動力損耗。所以如今,大部分中小型轎車都已不采用這種形式。

  引擎前置前輪驅動的驅動形式是上世紀70年代後才大規模興起並完善的驅動形式,目前大多數中、小型轎車都采用了這種驅動形式。機械結構簡單、引擎散熱條件好,車內空間大、易布置,減輕了整車重量,比較節約汽油,維修起來也很方便。由於前輪同時承擔轉向和驅動的工作,高速穩定性較差。但是人無完人,驅動方式也是,雖然有瑕疵,但是專家建議,這樣的驅動是最適合中小型轎車消費群的。新上市的很多家轎都采用了這種驅動方式。四輪驅動原本主要用於越野車,如今部分轎車上也采用了四輪驅動。四輪驅動動力均衡,但因為自重增加,油耗較高,維修保養比較復雜。一般情況下,中小型轎車並不采用這種驅動形式。

  常見懸掛大較量

  消費者在購車時經常會看到這樣一條廣告語:四輪獨立懸掛,那麼究竟什麼是懸掛,獨立懸掛有什麼樣的優點?一般來說,汽車的前後懸掛系統包括彈簧和減震器兩個部分,按照結構來分,有以下比較常見的結構:麥佛遜、雙A臂(雙橫桿)、拖曳臂、扭力梁和多連桿等。

  麥佛遜式懸掛多用於前輪,是獨立懸掛的一種,而且是結構非常簡單的一種,布置緊湊,節省空間,前輪定位變化小,具有良好的行駛穩定性。所以,大部分的轎車前懸均采用這種結構,差別主要在選材和減震器、彈簧的調校上面。

  雙A臂懸掛擁有上下兩個搖臂,起橫向力由兩個搖臂同時吸收,支柱只承載車身重量,因此橫向剛度大。由於上下使用不等長搖臂,讓車輪在上下運動時能自動改變外傾角並且減小輪距變化減小輪胎磨損。並且也能自適應路面,輪胎接地面積大,貼地性好。但是由於多了一個上搖臂,所以需要站用較大的空間。

  拖曳臂式懸掛系統是專為後輪設計的懸掛系統。這種系統的最大優點是左右兩輪的空間較大,而且車身的外傾角沒有變化,避震器不發生彎曲應力,所以摩擦小,乘坐性佳,但無法提供精准的幾何控制。

  扭力梁懸掛是一種半獨立懸掛方式,這種懸掛結構簡單,傳力可靠,但兩輪受沖擊震動時會互相影響。對細小的震動能夠較好地過濾,而對於大坑洞的反應會比較生硬。

  多連桿懸掛系統,又分為5連桿和4連桿。它能實現主銷後傾角的最佳位置,大幅度減少來自路面的前後方向力,從而改善加速和制動時的平順性和舒適性,同時也保證了直線行駛的穩定性,在車輛轉彎或制動時,5連桿後懸掛結構可使後輪形成正前束,提高了車輛的控制性能,減少轉向不足的情況。很多豪華轎車的前懸也使用了4連桿前懸,巧妙地將牽引力、制動力和轉向力分離,同時賦予車輛精確的轉向控制。

  軸距長短要找平衡點

  在車長被確定後,軸距是影響乘坐空間最重要的因素,因為占絕大多數的2廂和3廂乘用車的乘員座位都是布置在前後軸之間的。長軸距使乘員的縱向空間增大,將大大增加影響車輛乘坐舒適性的腳部空間。雖然軸距並非決定車內空間的唯一因素,但卻是根本因素。不否認軸距短的車可以通過某些設計對內部空間狹小的問題加以彌補,但總的來說還是有限的。

  同時,軸距的長短對轎車的舒適性、操縱穩定性的影響很大。一般而言,轎車級別越高軸距越長。軸距越大,車廂長度越大,乘員乘坐的座位空間也越寬敞,抗俯仰和橫擺性能越好,長軸距在提高直路巡航穩定性的同時,轉向靈活性下降、轉彎半徑增大,汽車的機動性也越差。因此在穩定性和靈活性之間必須作出取捨,找到合適的平衡點。

  最小離地間隙,決定車子通過性

  想要一車多能,不能忽略最小離地間隙。

  最小離地間隙越大,車輛通過有障礙物或凹凸不平的地面的能力就越強,但重心偏高,降低了穩定性;最小離地間隙越小,車輛通過有障礙物或凹凸不平的地面的能力就越弱,但重心低,可增加穩定性。

  最小離地間隙要考慮到運輸時裝卸平台的通過性,要考慮到轎車在靠近一般人行道邊沿時不會發生碰擦的可能性。一般來說,轎車的最小離地間隙在110毫米到130毫米之間。

  輪胎——致命安全點

  輪胎是一部車中最重要的部件,當你開車在高速路上以120公裡的時速飛馳的時候,你的生命也許就懸在這4條簡單的輪胎上面了。

  每個輪胎的側壁上都會標有諸如“P195/55R 15 82H”這類數字,195指的是輪胎斷面的寬度,55指輪胎的扁平比。一般情況下低扁平比輪胎從側面看起來厚度很薄, 高扁平比的就相反,15是指輪胎的內徑15英寸,82指載重指數,H代表的是輪胎允許最高車速是210公裡,最前面的字母P和R分別代表乘用車和子午線結構。

  各廠家對自己的銷售車型都會配有不同規格的輪胎。廠家對於輪胎的選擇也都是兼顧舒適,安全和動力性,不同的車子配用相同的輪胎是很常見的事情。

  總之,隨著人們汽車消費理念的成熟,除去發動機、外觀等傳統因素,汽車底盤的優劣也逐步成為影響消費者購車的關鍵因素。因此在如今紛繁復雜的汽車市場,具備一定的“識盤”能力是我們選擇一款好車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