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愛車網,本站為你提供汽車維修,汽車保養,及精彩的汽車評測.
 愛車網 >> 汽車維修 >> 發動機 >> 發動機維修 >> 柴油發動機潤滑系常見故障診斷與排除

柴油發動機潤滑系常見故障診斷與排除

柴油發動機潤滑系常見故障診斷與排除

柴油發動機潤滑系主要由機油泵、機油道、油底殼、限壓閥、機油濾清器等組成,其作用是連續不斷地把干淨的機油送到柴油機各部件的摩擦面,以減少零件磨損,降低功率損耗,延長零件的使用壽命。如果潤滑系出現故障未及時排除,將直接影響發動機的正常工作,甚至造成燒瓦、拉缸等嚴重的機械故障。本文列舉了柴油發動機潤滑系的常見故障及診斷方法。www.ttkaiche.com

    一、油底殼機油平面升高

發動機油底殼內機油平面應保持在規定的高度,油面過高,將增大曲軸攪動機油的阻力,易引起機油上竄,活塞環膠結,甚至“飛車”等故障現象,嚴重影響發動機的使用壽命。

1.故障現象

油底殼機油平面升高,機油中混有柴油或冷卻液,排氣管冒藍煙。

2.故障原因

發動機油底殼的油面升高,表明有其它液體進入油底殼。造成油底殼機油平面升高的原因,一是柴油流入油底殼使油面升高;二是冷卻液漏入油底殼。具體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輸油泵損壞,燃油洩漏到油底殼。

(2)燃燒室溫度過低,未蒸發汽化的柴油沿氣缸壁流到油底殼。

(3)自緊油封失效或損環。噴油泵的前部連接板內裝有自緊油封,如果油封失效或損壞,則噴油泵殼體內的機油會漏到正時齒輪室,而後漏到發動機油底殼內,使油面升高。

(4)噴油器針閥關閉不嚴或針閥卡滯在開啟位置,燃油直接流入氣缸。

(5)氣門搖臂固定螺栓松動,使某一缸氣門不能開啟,噴入氣缸內的柴油不能燃燒,沿氣缸壁流入油底殼。

(6)高壓油泵內部洩漏。

(7)柱塞套定位螺釘松動或漏裝小銅墊。柴油從噴油泵內腔經固定螺釘處漏出,從齒輪室流入油底殼。

(8)冷卻液流入油底殼。與水套相通的缸體裂紋、濕式缸套與缸體間密封圈損壞,導致冷卻液漏至油底殼。

3.診斷與排除

(1)先抽出機油尺,滴幾滴機油在白紙上,觀察機油顏色並聞氣味。如顏色呈乳狀,且無其它氣味,則說明是冷卻液進入了油底殼,應按冷卻系漏液故障進行排除。

(2)用手指捻機油檢查粘度,正常應該有拉絲的感覺,如粘度明顯過低,且有柴油氣味,說明柴油已混入機油中。啟動發動機觀察運轉情況,若發動機排氣管冒黑煙,轉速異常,則應檢查噴油器的噴嘴是否關閉不嚴,有無滴漏現象。若在正常工作溫度下發動機動力不足,則應檢查噴油泵柱塞副是否漏油,如有,予以更換。若發動機運轉正常,則應拆檢輸油泵看是否存在漏油情況。

(3)檢查噴油泵柱塞與柱塞套、輸油泵柱塞與殼體是否配合不良,導致柴油滲漏。

以上檢查完成後,必須將舊機油放出,並清洗潤滑系,重新加入規定牌號的新機油。

    二、機油壓力過低

正常的機油壓力是確保發動機各摩擦副良好潤滑的重要條件。發動機在中高速時機油的壓力應保持在200~500kPa之間,低速時應不低於100kPa。如果油壓過低,各摩擦副表面會因得不到足夠的潤滑而發生干摩擦,造成部件過早磨損,甚至出現機械故障。

1.故障現象

機油壓力表指示壓力過低,且油壓指示燈閃亮。

2.故障原因

(1)機油牌號不符合要求。機油粘度過高造成機油輸送困難,從而導致機油供應量不足,機油壓力降低。機油粘度過低造成潤滑表面難以形成油膜而流失,也會導致機油壓力降低。

(2)主油道堵塞。

(3)機油泵濾網堵塞,機油泵吸油量不夠,造成機油壓力過低。

(引機油盤中的吸油管松動漏氣,機油泵吸入空氣導致機油壓力過低。

(5)機油泵磨損嚴重。對於轉子式機油泵,其內外轉子間隙、端面與泵蓋間隙變大,油泵軸端方樣與下平衡軸端槽口等嚴重磨損,內轉子與軸的連接銷松動。對於齒輪式機油泵,其齒頂與泵殼間隙、齒輪側面與泵蓋間隙及輪齒間隙變大,造成機油泵內部洩漏過大,泵油量減少。

(6)機油濾清器回油閥彈簧開啟,壓力調整過低造成機油回油過早,使機油壓力過低。

(7)機油泵限壓閥磨損,彈簧過軟或折斷,油量不夠,引起機油壓力偏低。

(S)機油濾清器堵塞。機油中的雜質、燃燒室的積碳,摩擦表面磨下的金屬粉末等,均會造成機油濾清器堵塞。

(9)主軸頸與主軸承、連桿軸頸與連桿軸承配合間隙過大,或曲軸連桿軸頸的兩端堵油螺栓松脫,導致機油洩漏過多,使機油壓力不足。

(10)主軸承油孔安裝時未對正,或者由於定位銷脫落,工作中摩擦和振動使主軸承發生位移,油孔錯位,導致機油供應不足。

(11)輸油泵、噴油泵磨損過大,使燃油漏入曲軸箱內,導致機油粘度降低,潤滑性能變差,造成機油壓力降低;另外由於氣缸蓋、氣缸套破裂,氣缸套下部水封圈密封不良,使冷卻液漏入油底殼,不僅使機油粘度降低,還會形成大量泡沫,導致機油不能連續輸送,也會造成機油壓力降低。

3.診斷與排除

(1)檢查機油量。從油底殼拔出機油標尺,檢查油位是否正常,若低於下限,應檢查是否有滲漏,然後添加機油到規定高度。

(2)檢查機油粘度,若太稀或機油中有大量燃油,應更換機油。若粘度正常,則檢查機油壓力表、傳感器及線路工作是否正常,如有故障應修復。

(3)如機油量足夠且無漏油現象,則檢查限壓閥的技術狀況,看限壓閥是否存在磨損嚴重、彈簧折斷、彈簧過軟或調整不佳等情況。

(4)檢查粗濾器是否堵塞。

(5)若排除以上因素,則可能是機油泵內齒輪等零件磨損或各軸承間隙過大,應拆解發動機進行檢查排除。

    三、機油壓力過高

其本質原因是壓入主油道的機油量過多,或主油道以後的油路堵塞。機油壓力過高,易使曲軸軸瓦不能保持良好的潤滑油膜,潤滑條件惡化。曲軸在旋轉中飛濺到缸套的機油增多,活塞環在工作時不能將多余的機油刮去,造成機油氧化、燒損,以致活塞環膠結,使發動機功率下降。

1.故障現象

發動機穩速運轉時,機油壓力表顯示超過規定值,有時表針指向刻度外。

2.故障原因

(1)機油壓力表失靈,傳感器工作不良。

(2)機油粘度過大,流動性變差,流動阻力增大。如冬季選用夏季機油,就會因粘度過大導致機油壓力升高。

(3)限壓閥彈簧壓力過大,或調整壓力過高。

(4)機油泵限壓閥開啟壓力太大,在正常轉速下回油少,進入主油道的油量增多,使機油壓力升高;機油泵限壓閥在關閉位置時卡住,當機油泵轉速過高時壓力雖增大但不能頂開限壓閥,機油全部輸送至主油道。由於機油濾清器蓋密封墊不能承受過高的機油壓力,機油便沖破密封墊。

(5)壓力潤滑部位如凸輪軸承、連桿軸承、曲軸主軸承、搖臂軸承等配合間隙過小,細濾器的濾芯堵塞和旁通閥開啟困難,均會使潤滑系統油路的流動阻力增大,壓力升高。

3.診斷與排除

(1)采用互換法檢查機油壓力表和機油壓力傳感器,若顯示正常,說明壓力顯示裝置有問題,應更換。

(2)檢查機油粘度是否過大,若過大,說明牌號不對,應更換規定牌號的機油。

(3)檢查限壓閥的技術狀況,限壓閥彈簧壓力調整是否過大,限壓閥是否卡死在開啟位置,導致限壓閥開啟滯後甚至不能開啟,從而使機油壓力升高。

(4)檢查主油道是否堵塞。

(5)檢查機油濾清器濾芯是否堵塞或旁通閥是否開啟困難。

(6)如無上述問題,則故障可能是曲軸主軸承、連桿軸承、凸輪軸承配合間隙過小,此時應檢查和調整軸承間隙。

四、機油壓力不穩

1.故障現象

機油壓力發生波動,忽高忽低。

2.故障原因

(1)油底殼內的機油液面偏低,造成機油泵吸油量不正常。

(2)機油泵的傳動齒套局部剃齒,使機油泵時轉時不轉。

3.故障排除

排除該故障時,首先檢查機油平面高度。若油平面正常,則應檢查機油泵的傳動齒套是否損壞。

    五、機油壓力為零

1.故障現象

機油壓力報警燈點亮,機油壓力表指示壓力為零。

2.故障原因

(1)機油壓力表損壞。

(2)機油管路破裂導致大量漏油。

(3)限壓閥彈簧或機油泵損壞。

(4)機油濾清器紙墊裝反,導致進油孔與回油孔相通,機油不能進入主油道,造成沒有機油壓力。

3.故障排除

先檢查機油油管是否破裂漏油。如不漏油,則應旋出機油壓力傳感器,觀察是否有大量機油急速竄出,若有則說明機油壓力表失靈,應更換。檢查機油濾清器的墊片是否裝反或墊片的油道孔堵塞。如果上述檢查都正常,則說明故障可能在機油泵,需對機油泵進行檢查。發動機長期超負荷工作,噴油泵供油時間過遲,冷卻系水垢嚴重等均會引起發動機過熱,機油溫度升高,加速機油變質,粘度降低,機油從配合間隙流失,從而導致油壓為零。

    六、燒機油

1.故障現象

發動機啟動困難,行駛時動力不足,機油消耗較大,排氣管冒藍煙。

2.故障原因

(1)機油不符合要求。機油質量等級低、粘度過高過低都會造成潤滑不良,使活塞環和氣缸壁的磨損增加,密封性能下降,導致燒機油。

(2)活塞環、活塞環槽與活塞銷座孔環槽磨損嚴重,活塞環端隙、側隙的增大使活塞環與氣缸體的配合間隙增大,氣缸密封性變差而竄油。

(3)錐形環或扭曲環裝反,產生泵油作用。

(4)缸套與活塞配合間隙過大,機油壓力過大或曲軸箱通氣管堵塞,機油從氣門導管間隙進入氣缸內燃燒。

(5)機油量過多,使曲軸運轉時飛濺到缸壁的機油過多。

(6)渦輪增壓器漏油。渦輪增壓器回油管堵塞或浮動式軸承漏油,都可使機油由渦輪增壓器漏入排氣管,導致機油消耗異常並冒藍煙。

(7)配氣機構的氣門桿、氣門導管磨損,導致密封配合不良,間隙過大,產生漏油現象,使機油竄入燃燒室燃燒。

3.故障排除

(1)先檢查機油量是否過多。

(2)若正常,再檢查增壓器與發動機相連的進排氣管,如果管壁有機油,則應更換增壓器轉子軸油封,檢查轉子軸的軸向間隙。

(3)檢查氣門油封有無老化脫落,如有則更換。

(4)使發動機中速運轉,松開通往機油壓力表的機油管接頭螺栓,若排氣管藍煙消失,則說明機油是從氣門桿與氣門導管間隙竄入燃燒室的;若藍煙不消失,則說明機油是從缸套與活塞配合間隙竄入燃燒室的。

(5)檢查氣缸壓力,如氣缸壓力與規定值相差較大,或各缸氣缸壓力差值較大,則應采用內窺鏡檢查氣缸內部情況,如進排氣門、燃燒室及氣缸壁;如果積碳不嚴重,可以使用免拆清洗儀清洗積碳,如果無積碳或積碳嚴重以及有氣缸拉傷情況,則應結合燒機油情況以及對車輛使用影響的程度來確定是否拆解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