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愛車網,本站為你提供汽車維修,汽車保養,及精彩的汽車評測.
 愛車網 >> 汽車互動 >> 汽車百科 >> 汽車知識 >> 八個注意事項 關注兒童文明安全出行

八個注意事項 關注兒童文明安全出行

 家用車已經開始得到普及,帶著孩子出去玩也是常有的事。可是,有調查顯示:造成兒童傷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交通事故,而這其中因為缺乏相關安全知識所釀成的慘劇並不在少數

八個注意事項 關注兒童文明安全出行

  切莫“愛心泛濫”

  現在依然是獨子家庭占主流地位,這也就難免會讓孩子成為父母的掌上明珠——對孩子的關懷無微不至,而且無處不在。有些家長甚至在駕車出行的時候,依然喜歡“忙裡偷閒”、“愛心泛濫”地照顧自己的孩子。

  愛子心切其實無可厚非,怕他冷想要為他加衣,怕他餓希望喂他些吃的——這都很正常。只是一邊開車一邊給孩子送“溫暖”,恐怕容易讓自己和其他交通參與者都陷入危險的境地。有調查顯示,開車打手機時人的反應時間會加長0.5秒之多,也就是說20歲的人會延緩到70歲左右的反應速度。不難想象,如果開車的時候還在照顧著自己的“寶寶”會分散多少注意力。

  愛他,請“離他遠點兒”

  擁抱,是人類表達感情的最佳方式之一。有不少家長關愛孩子到了極致,連坐在車上也要將其抱入懷中。然而測試表明,當車輛以40公裡/小時的速度行駛時,體重30公斤的孩子在碰撞時受到的慣性力相當於一頭成年大象的沖擊力。按理說,應該沒有哪個家長有如此神力可以同大象抗衡,孩子也就難免會從家長的懷裡“飛”出去撞到風擋之類的部件;再或者,孩子沒准就成了大人的“安全氣囊”,去抵擋“一頭大象的力量”。

  根據年齡、身高、體重等不同,需要給孩子配備專用的安全座椅

  如果一定將小孩安置在副駕駛位置,切莫忘記關閉副駕駛安全氣囊

  也許有人要說了,“那我自己開車,讓孩子坐在副駕駛上,綁好安全帶也就是了。”這樣倒是滿足了親近感,可是危險性恐怕並沒下降。車上的安全帶基本都是針對成年人所設計的,也就是說安全帶對於兒童太過寬松,起不到固定作用。此外,由於成人用的安全帶位置較高,所以在發生碰撞時可能還會勒到小孩的脖子。

  而且,前排乘客位置往往設有安全氣囊。由於氣囊同樣是針對成年人的體型設計,所以當氣囊打開時,很可能會正中孩子的頭頂,不光起不到緩沖作用,還變成了“致命的殺手”。

  “安全座椅”也難一勞永逸

  不能正確使用安全帶的話,反而會危及孩子的安全

  很多國家都明文規定:車內有12歲以下的兒童時必須使用安全座椅——由此不難看出安全座椅在預防傷害時起了多大作用。然而,有了安全座椅就真的萬事無憂、一勞永逸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安全座椅有嚴格的生產和分類標准,包括適用兒童的年齡、體重、身高等等,而且不同規格的座椅在擺放時的朝向可能都有所區別。簡單來說,兒童安全座椅沒有“均碼”這個概念,隨著孩子不斷地成長,安全座椅也要及時更換,並采用正確的固定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開關車窗要謹慎

  對新鮮事物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很多小孩容易對車外的事物產生興趣,並把手或者頭探出打開的車窗。老師應該沒少講“手被飛馳而來的對向車打斷”的故事,所以有孩子在車內時,開窗千萬要謹慎。不過,別以為不開窗把小孩“封”在車裡就萬事大吉了。很多家長都習慣於把小孩獨自留在車裡,自己臨時下車去辦點事。出於“安全”考慮,父母往往會把車窗、車門緊閉。然而,殊不知在技術發達的今天,車內密封程度非常高,如果是盛夏季節,很短時間內車裡的空氣就會變得渾濁、悶熱。這種環境對成年人來說也許只是不太舒服,但還能忍受,可對身體尚未發育完全的兒童來說就有可能是致命的。

  愛美,也要愛安全

  這麼些“零碎”,甩出來砸到小朋友怎麼辦

  中國車主的一大特點就是喜歡在愛車裡擺上不少小飾物,也許還有為孩子准備的玩具。而這些“小零碎”的一大特點就是沒有堅實的固定方式。且不說它們到底有多好看、多好玩兒,一旦在急剎車、躲閃甚至是發生事故的時候,這些東西就會在車裡“群魔亂舞”,《大話西游》裡說過——“要是砸到小朋友怎麼辦?”

  請勿鳴笛

  一個小男孩,拿著一輛玩具汽車,嘴裡模仿著“嘀、嘀”的聲音——這個畫面恐怕誰都不會陌生。可這又不禁讓人困惑:在汽車文化相對發達的西方國家,很少見到有人鳴笛,在他們的國度裡,鳴笛甚至有謾罵的含義;可中國的孩子們,拿到汽車玩具竟然學會的第一件事就是模仿鳴笛的聲音。

  不少居民區裡都立著“禁止鳴笛”的標識,可依然能見到很多人不停地按喇叭驅散行人。汽車喇叭的聲音到底能帶來什麼呢?是駕車的優越感,還是向行動能力不濟的老人、孩子示威?實際上,突如其來的笛聲不光擾民,還有可能讓路邊的兒童因為受驚嚇而毫無規律地亂跑。所以,請勿鳴笛。

  過馬路,請減速慢行

  機動車避讓行人,交規裡應該提到過這句話。可是,能在路遇行人時選擇剎車讓行而非鳴笛驅散的駕駛員實在為數不多。

  人行道,請減速慢行。但願幾年之後,這個理所應當的秩序不再需要大量的人力去維持才能實現

  也許是幼兒園關門太早,或者是“寸土寸金”的地價已經容不得孩子們一片嬉戲的空間,所以不少家長都只能放任自己的孩子在馬路中間玩耍。還有些人在帶著孩子過馬路的時候,竟然能迸發出一種“目中無車”的大無畏精神——兩眼直視前方,大步流星地從車道上橫穿而過。這無疑是在把自己的命交給路上開車的司機來把握:如果他們剎車、減速,則一切安然無恙;否則就又是一起人命官司。

  把孩子安排在後座並配合使用安全座椅應該是最合理的方法

  這也許是被環境所迫,沒車減速讓行,不往前沖就永遠過不去;不讓孩子在馬路上玩,就只能在家裡“窩”著。可試問:在鋪天蓋地的酒後駕車和飙車撞人的報道之後,難道大家心中依然對路上的駕駛員充滿信心嗎?如果從現在開始培養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識,那20年或者30年之後,也許我們真的可以看到機動車自覺地在人行道停下來讓路人有序通過。可是現在不管是行人還是駕駛員,也許都應該在“人車混雜”的路段先慢下來,確認沒有“殺身之禍”後再徐徐通過。

  交通安全,從娃娃抓起

  有人說過:“相機前邊那個(鏡)頭,永遠也沒有相機後邊那個頭好使。”這句話放在安全出行方面其實也很恰當,再多的安全配置也比不上一個充滿了安全意識的頭腦要有效果。汽車進入到中國普通家庭的時間並不長,而留給從自行車過渡到家用轎車的時間似乎也太短了。中國的老百姓中手握著方向盤,腦子裡念著自行車走線的人並不在少數。而交規似乎從來都太過流於表面,行人與非機動車在面對汽車的時候仿佛凌駕於法律之上——這都混亂了中國的交通。改變這種狀況也許需要一代或者幾代人的努力,給孩子們灌輸安全出行的知識,永遠不嫌早。

  安全知識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

  “六·一”到了,家長在選禮物的時候可能會挑得眼花缭亂,不過除了玩具、禮物、服裝等等選擇之外,送給孩子一份安全出行的理念可能會是最好的禮物。這種安全意識如果能從小深入到孩子的腦海中,受益的將不僅僅是一個人,而可能惠及子孫後代甚至是未來的整個社會。